很多人说,微博已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而微信如一颗闪耀新星一样崛起。微信的仿佛决定着移动互联未来的走向,微信的崛起也并非突然性的。让我们把时间回到过去,在2011年5月举行的即时通信的移动变革活动里,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对微信的做出了一些分析:曾鸣把微信解释为个人信息的数据库中心,微信里面将不断会加入各种小功能,这种功能都是插件式的,后期可能会接入其他公司的业务,不完全是腾讯本身的业务。现在的微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是一款通讯工具,可以完全搭建起一个基础的生态链了,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平台,平台包含了摇一摇、通讯功能、视频功能、附近的人、移动营销、O2O、 微信公众号 各种各样功能,包含因此产生的微信聚等附属微信导航网站,已经发展成目前不管是企业、电商、草根还是普通的个人微信用户不可或缺的工具。
微博VS微信?谁主沉浮?
根据互联网权威检测机构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已经达到3.27亿人,微信用户也在短短时间内发展了2亿用户,虽然目前来看微博的用户显然比微信更多,微博、微信,一个是中国互联网的明星,一个是中国互联网的后起之秀,前者出身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后者出身于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公司腾讯。作为各自公司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主推产品,两者都背负着公司的巨大期望。那么,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到底哪个产品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领头羊呢?
对于产品的好坏主要是提现在用户的黏度上,目前来说就数据而言,没有任何第三方数据表明新浪微博的用户粘性比腾讯微信强,但就观察和使用情况来看,目前新浪微博的粘性显然是要超过腾讯微信的。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之一,微博也是人们联系朋友的社交工具之一,而微信,目前还没有成为人们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主要工具,微信用户现在用得多的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主要功能,大多时候是作为用户的一种消遣功能存在。
微博盛行时,人们纷纷惊呼营销进入了社会化时代:品牌传播的模式不再是大众媒体时代的单向度线性模式了,营销活动必须“互动”起来了。但事实上,微博营销其实在思路上还是传统媒体时代的老一套:广告语浓缩成了140字的段子,没表述清楚的用长微博或者配上网页的链接,广告海报变成了微博配图,似乎商家没有与粉丝有过多的纠缠,“我发微博你转发,幸运抽奖送礼品”似乎是最常见的微博营销了;而微信不同,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强制了信息的曝光,前提是你先上了“贼船”。 微信公众平台 信息的到达率是100%,还可以实现用户分组、地域控制在内的精准消息推送。微信作为纯粹的沟通工具,商家、媒体和明星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是私密性的(除非你群发),不需要公之于众的,所以亲密度更高,完全可以做一些真正满足需求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
微信对营销人士来说只需把精力花在更好的文案策划上而不是不厌其烦的推广运营上。如此一来,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粉丝质量要远远远高于微博粉丝,只要控制好发送频次与发送的内容质量,一般来说用户不会反感,并和有可能转化成忠诚的客户。这是微博比不上微信的一大硬伤。但是目前来说微信还没有让用户形成一种用户习惯,让微信玩家没有天天使用微信的习惯,不管是看新闻,联络朋友,发短信,还是微信的其他功能,都没有使用户养成使用微信的习惯。而反过来说,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微博获取最新的社会资讯,和朋友、粉丝进行联系,通过发布,评论或转发别人的微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商业模式方面,新浪微博已经开始了自己尝试。今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广告营收超过1000万美元,微博广告占总广告比达10%,不得不说新的微博广告系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当然 微信官网 目前也在做一些尝试,比如前不久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就被看着是微信的商业化措施之一,此外,微信与商家推出的“微生活”微信会员卡也是微信的商业化尝试,就微博和微信的盈利模式,目前来说都不成熟,尚处于摸索挖掘阶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从用户量、用户粘性、用户习惯、盈利模式,微博的优势都较为明显,但是就微信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到底谁会发展的更好还真的很难确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前期的积累确实很重要,但移动互联网更需要的是对行业的理解和领悟,就目前来看微信对移动互联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一点从他们对LBS的运用及未来的O2O的战略发展上就能够看出来。
微信的前期发展是大家共同见证的,在其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后并公布了其O2O的战略发展后,让广大微信公众号用户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商业发展路线,同时 微信聚 也会一如既往的跟随微信团队发展的步伐,继续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度,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平台导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