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腾讯推出微信开放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 的正式上线,吸引了数百家媒体与公司机构的大量涌入,在企业与媒体涌入的同时,很多微博屌丝也疯狂涌入,为逆袭成为高富帅而努力,各类人群的涌入将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除微博外的另一大互联网营销战场,很多微信聚用户针对微信营销是否可以成为屌丝逆袭利器,微信营销未来是否前途无量产生疑问,目前微信聚用户中已经有很多草根用户开始盈利,盈利的用户还在不断的递增中。
微信营销与微博营销比较,就不难发现,微信公众平台营销的优点在于潜在用户基数大(微信已超过2亿用户);可以结合私密社交和移动终端特性;可针对用户特点精准推送;呈现方式更多样(微信支持语音、视频和混合文本编辑)。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平台会让粉丝的分类更加多样化,不再单纯地针对性别、地域等因素,更多需要数据挖掘的东西也被牵涉进来。当然,相比微博,微信也是一个更精准而有效的营销平台,它赋予了人们选择的权利,让他们用品味去投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微信营销对实用内容的要求更高,对用户定位要求更精准。
微信聚诞生 专为微信公众平台服务
尽管目前微信营销大战热火朝天,但多数与快书包CEO徐智明一样,处于摸索期。像奥美世纪这样的专业营销机构也显得谨慎,王宏鹏告诉记者:“公司现在在观察,还要看客户的成熟度。”毫无疑问,目前的“盛宴”只是各大品牌的一场“卡位战”,他们的普适性心理是:谁都不想像错失微博那样再赶不上微信这般列车。
很多用户在思考,大众产生的内容,如何巧妙地与关注着粘合或者说用户的体验由谁来买单?从微信的特点不难看出,它重新定义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方式。然而从另一面看,微信公众平台亦存在几个弊端:作为一个草根如果没有广大的用户基础,没有强用户黏性的互联网资源,那么推广你的微信公众平台那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微信作为一个在手机端的APP以及一对一推送消息的强制通信方式,用户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没有深度或者娱乐用户的内容很难吸引粉丝;用户体验差,腾讯的自有平台功能简陋,体验差。
有问题产生的地方,就是孕育市场的摇篮,一些互联网团队很快嗅到了微信平台上存在的机会,其中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微信公众平台导航网站——微信聚,作为微信市场的先行者,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几位创始人在微信公众平台诞生的时候就不断研究,发现大家其实很需要一个集导航、运营、宣传为一体的网站,来满足后期的展示、推广需求,而且利用这样的页面可以实现像微博一样的简单分享模式,于是微信聚团队推出了“微信聚”,让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信息,可以通过注册微信聚来生成自己的管理页面,从而实现优化用户体验的目的。
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时,发现公众平台用户需要对自己的品牌实现全方位展示,而且迫切希望自己的内容能被分享到用户中,基于这样的需求,微信聚团队在开发了微信聚之“轻微信”系统,帮助微信公众平台用户进行辅助营销并且改进用户体验,并根据系统生成的数据分析进行更加优化的内容编辑,从优化用户体验入手,帮助公众账号用户实现内容的优化,微信聚团队表示,该创意虽然在之前被某些平台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并模仿,但是功能却无法被超越,目前轻微信系统被誉为业内最好的图文管理、互推平台。
面对巨大的商机和机会,越来越多的团队、公司进入了这个领域,也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个微信图文管理平台。看似小小的一个微信页面,却存在巨大的机会,这个页面几乎可以完成目前主流智能机app完成的所有功能。流量的暴增给微信聚带来无限的惊喜,但是也给广大普通用户带来了不便,目前很多市面上的图文管理系统都存在着很多功能上的不足及服务欠缺,微信聚针对这一现象已经有应对措施,近期将会推出让大家摆脱这一烦恼的产品,同时也可以解决。
另据微信聚相关人员透露,团队目前已把重心从微信服务转移到提供更好运营推广服务。提供更好的页面,模块化,个性化的需求,乃至以后的广告系统或者广告联盟,已经提上了团队的日程表。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可以说是真正对话营销时代的来临,腾讯已经毫无疑问的获得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通行证。然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受限也给第三方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微信聚的轻微信系统将会把 微信官网 隐藏的功能给开发出来,并且不会在大家的图文页面上强制推广任何帐号,也不会在页面上加广告。看来小小的一个微信页面,也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座金矿,是不是这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聚是集导航、轻微信、图文管理、互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是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集中地,目前是最庞大的 微信导航 系统,其上线来已经拥有公众号用户2100多,是目前最大也是最权威的微信公众平台综合性网站,短短两个月已经进入世界排名12W,成为微信公众用户家喻户晓的微信网站。未来 微信聚 将会给大家提供各种综合性的服务,让大家通过微信聚平台可以更好的推广、展示、宣传自己的 微信公众号 信息,与最大的微信导航网站一起发展成为微信NO.1,微信未来是否会成为屌丝的逆袭利器,让我们一起关注。